生活的哲学
论生活的哲学
许多人对哲学敬而远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哲学的宣传上依然还不够贴近生活。尽管有诸如《大问题》一类优秀的入门书籍,但它们往往希望读者获得对西方哲学系统而全面的初步印象,却很少谈及将哲学理念变成我们切身的体验的方法,哲学指导我们生活和事业的方式,而这两者恰恰是读者最想知道的。哲学是如何与生活产生联系的?它又可以怎样指导我们的生活?
我想,将我们讨论的“哲学”的概念再扩大一点,并对其做粗略的划分可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仿照罗素的解释:哲学是介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我的解释是这样的:哲学是介于概率确定和完全不确定之间的。如果我们能准确地预测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那么它属于科学,如果我们对一件事情完全不能确定,那么,这是属于神学或者完全不可知,没有讨论的必要。那么哲学讨论的内容就有这样的特点,我们能够讨论它,因为它不是完全不能确定的,但我们无法给出这个理论准确的可信程度,我们只能通过比较它的逻辑严谨性,实际效果来说明它是更优的理论。这样定义的好处在于明确哲学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它能够给我们指出更好的前进方向。
基于此,我们可以扩大“哲学“讨论的范畴,扩大到所有生活中无法通过科学解释或确定但需要明确思想来指导的领域。我想以如下粗略的划分对我们理解和运用哲学是有益的:划分为知识的哲学,体验的哲学,生活的哲学以及行动的哲学。
知识的哲学泛指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尤其注重理性与思辨,这一类哲学一般都有非常严谨的体系,非常细致的分类,学术化程度很高,在今天,如非哲学专业的学生、教授,很难在参与这个领域时得到同行的认可。
体验的哲学指的是印度哲学(也许中国哲学也可以包含到这里面来),它们不像西方哲学有非常严谨的体系,但是注重实践与体验甚于思辨,它们常会教导去体验,去感受,去实践,有时候有种只可言传不可身教的感觉,它们尤为重视知行合一,行为必须与思想相符。
生活的哲学指的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直接运用的哲学。也可以说是街头哲学,它是对高大上的知识哲学和体验哲学的一种补充,它更为重视哲学观点如何应用到生活之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往往浅显易懂,贴近生活,但也不严谨,没有学术的腔调。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倡导简单生活的极简主义,倡导追求幸福与快乐的享乐主义(这里不带贬义),倡导苦行的斯多葛派,强调在旅行中追求生活意义与价值的自由派......
行动的哲学指的是用于具体指导如何达到事业目标的哲学。比如商业哲学,公益哲学,某种意义上我觉的“成功学”就属于这个领域的范畴。对于如何建立起成功的企业,如何做好公益这些都是没有定论的事情,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观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经历而且都有可能获得成功。举一个不很恰当的例子,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一个开放一个封闭,尽管理念相悖,但二者都获得了成功。
以上的划分并不严谨,但我觉得对于学习和运用哲学是有益的,不可只关注其中的一个领域而忽视其他领域,就像马的四腿,要都健壮有力才能奔驰前行。我觉的其中需要我们尤其重视和推广的是生活的哲学,我们在学校和书本中所学的大多是哲学的知识却缺乏对生活具体的指导,让人觉得哲学与生活是脱离的,人们也不愿意在生活中谈论哲学,认为这是过于高大上自己无法理解讨论的事情,这点令人非常遗憾。鉴于笔者水平有限,我的一些观点就像一个门外汉在哲学的大门口发发牢骚而已,还请读者谅解。